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行业之声

《周干峙文集》发布暨周干峙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03-27

内容来源:规划中国微信公众号

 

3月21日上午,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指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周干峙文集》发布暨周干峙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会议发布了凝聚周干峙院士毕生学术精华的《周干峙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并深入探讨了周干峙先生的学术思想与贡献。

 

会场照片

 

会议由中规院院长王凯、副院长郑德高共同主持。会议伊始,与会嘉宾通过一段珍贵的视频资料,回顾了周干峙院士的生平事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秦海翔,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聂建国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孙安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贾建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经济师周卫,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8位专家学者先后致辞。他们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周干峙院士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与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杰出贡献,高度评价了其学术思想的深远影响和实践成就。

 

致  辞

秦海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秦海翔副部长在致辞中指出,周干峙先生长期致力于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管理工作,深入研究中国城市化、大城市交通以及城乡建设、风景园林、历史文化保护、旧城改造、规划制度改革等,推动了《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周干峙先生十分注重结合实践推进城市规划设计改革,有关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不仅对当时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当前乃至今后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等改革要求。广大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周干峙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积极投身新时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中,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聂建国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

 

聂建国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周干峙院士是我国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的泰斗,他的学术思想和实践成果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城市规划理论实践到国家城镇化战略、重大工程实践,周干峙院士的每一项成果都深深镌刻着“科学、严谨、为民”的精神烙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聂建国院士在致辞中鼓励大家认真学习周干峙院士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他的科学精神与实践理念,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共同推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孙安军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孙安军在致辞中指出,周干峙先生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的重要奠基人,推动协会在经验交流、政策建言、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使协会逐步成为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周干峙先生提出要破除学科壁垒,提出了学科群协同的理念,在规划体制改革的今天,我们要继续推动规划、建设、治理的融合。周干峙先生还提出规划师要有扎根大地的务实精神,从画图者变为全程的服务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服务人民,让规划师扎根于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沃土。

 

孙安军在致辞最后激励大家薪火相传,致敬先贤,将周干峙先生系统思维务实作风的精神,转化为规划行业的行动力量,用行动告慰前辈们的开拓初心,为中国城乡规划事业抒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

 

石楠在致辞中指出,周干峙院士生前作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为学会创立、成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其敏锐的学术思想、严谨的学术作风、开拓的学术精神,为学会的自立自强、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求真情况、讲真道理、做真规划”,是他留给全国规划行业一份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规划科技工作者的人生追求,作为老党员所秉持的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作为科学家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石楠在致辞最后强调,开展规划学术研究,推动规划学科建设和事业的发展,这是周干峙理事长对于学会立身之本的嘱托,希望文集的出版能够推动求真务实的学风在规划行业发扬光大,推动健全城市规划体系,促进城市规划学科迈上新的台阶。

 

李存东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
 

李存东在致辞中回顾了周干峙先生作为中国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的泰斗,在积极推动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建筑与城市规划协同发展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周干峙先生从精国济民的视角提出许多富有前瞻性的建筑理念,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正视工程安全问题,树立工程技术人员的权威等,他的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深刻影响了中国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李存东在致辞最后强调,《周干峙文集》凝聚了周干峙先生一生的智慧和心血,将激励新一代建筑人继续探索创新,号召大家以文集的发布为契机,继续传承周干峙先生的精神,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

 

周卫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经济师

 

周卫在致辞中指出,周干峙先生多年来作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为城市科学的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学术研究上,周干峙先生提出城市是复杂巨系统,深入阐述其结构特点及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他钻研城市发展量化方法,开拓城市科学研究新的视角,还积极推动城市科学向综合性学科发展,强调多学科融合,尤为关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社会系统协调,支持城市科学理论应用,为城市规划应用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周卫指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承担了周干峙先生学术成长资料的搜集工作,已经建立了周干峙先生完整的学术档案体系,搜集了近500件实物原件资料,数字化资料超过200件,以实际行动学习周干峙先生的学术思想,把他的科学家精神融入到城市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让周干峙先生的学术思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激励更多的城市科学研究者和从业者勇攀高峰。

 

贾建中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贾建中在致辞中指出,周干峙先生作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三任理事长,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学术与事业、技术与行政多线交融互动,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厚的实践经验,为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他着力加强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主张风景园林学科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系统论思想,倡导建立以人居环境的协调为中心的学科群。周干峙先生强调城市园林绿化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绿地建设量质并举,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前瞻性观点,推动以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为引领,从而引领全国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贾建中在致辞最后强调,要以本次文集的发布为契机,传承和弘扬先生勇于创新的科学家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实干家风范,聚焦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以及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等重大目标和行动,探索更加科学、智慧、韧性、高效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营模式,为推动我国风景园林事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张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张悦在致辞中指出,周干峙先生作为清华大学梁思成创建建筑学系最初两班校友中的卓越代表,他在校期间亲历了梁思成先生从建筑扩大到城市区域的广义体系环境营建教育,毕业后也一直非常关心和深入指导清华大学以及中国各高校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从建筑到城镇、从人工到自然环境协调保护与发展的一系列科学思想,奠定了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与风景园林等人居环境学科群的科学认知基础,强调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思维以及对科学规律的认知和发觉,深刻影响了此后学科以及行业的发展。

 

《周干峙院士文集》发布

 

王凯院长详细介绍了《文集》的出版背景、各卷内容以及学术思想。中规院历时十年,对周干峙院士生前文稿进行系统性整理与精心编撰,最终形成九卷、536篇、近300万字的文集,包括《城镇化》《城市规划理念》《城市规划与管理》《城乡建设》《人居环境科学与城市科学》《城市交通》《住宅与房地产》《建筑园林历史文化保护》以及《城市生态与抗震防灾》,全面展现了周干峙院士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卓越学术成果与实践智慧,集中体现了其“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的学术思想。

 

《周干峙文集》照片

 

随后,在全体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马国馨院士、张松处长、王凯院长、王凌云副总经理4位嘉宾共同为《周干峙文集》揭幕,现场掌声雷动,表达了对周干峙先生学术贡献的崇高敬意与深切缅怀。

 

《周干峙文集》揭幕

 

周干峙院士学术思想研讨

 

在研讨环节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周干峙院士的学术思想与实践贡献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钱七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七虎院士回顾了与周干峙院士共同合作历程中的两件事情,一是在1994年中国工程院建立初期时的首批院士评审工作,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周部长良好的民主协商作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是在中国工程院第一批咨询项目进行过程中体现了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广阔的学术视野,课题成果为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张锦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锦秋院士深切回顾了周干峙院士对规划界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周干峙院士是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奠基人,很多重要城市建设和重大城市规划项目都保留着他探索的足迹,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作为梁思成先生的得意门生,功力深厚,初出茅庐就在西安城市规划中担任总体负责人,创造性地提出保护西安城墙,为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新中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作出了示范。多年来,他与时俱进参与指导并组织编制了唐山市、天津市灾后重建规划,北京市、上海市、苏州市总体规划。1978年改革开放后,他主持了深圳特区总体规划。

 

张锦秋院士在发言中提到,周干峙院士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规划师的杰出代表,他是在波澜壮阔的城市化大潮中勇立潮头的领军人物,亲历并参与了共和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全过程,参与中国工程院水资源系列战略研究,城镇化系列战略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和地铁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重大咨询项目,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周干峙文集》反映了这一伟大历史阶段中,新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份当代中国城市规划史难能可贵的重要文献,文集承载着大家对老部长、老院士的特别纪念,鼓励大家不断追求城市规划科学理想。

 

马国馨

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国馨院士深情回忆了周干峙院士对规划事业发展的远见卓识。他提到,周干峙院士在2004年的一次讲话中提出,弘扬科学精神,需要我们有追求理想的理性力量,需要我们有独立、诚实、无私、求实的品质,还需要有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想,平权的争论和实践的检验。

 

马国馨院士认为,学习周干峙先生不仅要研究专业理论,更要传承其坚持真理的品格,在重大工程决策中保持清醒认知,既要有据理直言的勇气,也要有等待历史检验的定力。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镜堂院士回顾了周干峙院士为中国城市规划事业开拓的一生。他提到,周干峙院士的一生始终与国家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他早年师从梁思成先生,奠定了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主持北京、上海、苏州、西安、深圳等各大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创造性地提出“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先进理念,对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何镜堂院士在发言中提到,周干峙院士治学严谨、勤奋、敬业,他是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推动建立了我国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他一生笔耕不辍,大量成果结晶是先生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精神的体现;他积极参与城市地上空间开发利用等多项重大战略研究,体现了深厚的专业素养,以战略眼光为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今天我们纪念周干峙院士诞辰95周年,不仅是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更要承接他的精神遗产,以先生为榜样,坚守职业道德,敢当社会责任,共同抒写新时代中国城乡事业的新篇章。

 

王瑞珠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瑞珠院士从个人经历出发,回忆了周干峙院士珍视人才、用人所长、主动为青年学者创造机会,培养和提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一段难忘历程。1984年,王瑞珠院士从国外学成归国,时任中规院院长的周干峙得知后,邀请他加入中规院,到名城所工作。在工作中,周干峙善于为后辈创造发展机会,为其争取到首个科研项目。三十余年间,从解决工作难题到提供实践平台,从支持起步项目到助推重大课题,周干峙始终以务实态度帮助中青年学者成长,为中国建筑规划领域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程泰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泰宁院士认为《周干峙文集》是对周干峙院士学术生涯的全面总结,不仅记录了学术成果,更展现了他对学科发展的深度思考和不懈追求,为后辈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程泰宁院士提到,周干峙院士是我国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周干峙院士一生致力于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更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洞察,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浩院士指出,周干峙院士用毕生心血绘就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壮丽图景,他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精神,至今仍如明灯一般指引着我们的前行之路。周干峙院士长期致力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他提出水资源是各个城市发展中都回避不了的大问题,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建设目标,要从建设节水型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节水宣传,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等诸多方面,持续优化水城关系,这些理念对中国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强调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中国城市群和都市圈规划建设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在西安总体规划中,他力排众议保留古城墙,树立新旧分开的规划范式,深刻影响了苏州等古城的保护实践。

 

 

《周干峙文集》是对周干峙院士卓越学术成就和深邃思想的全面梳理和总结,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中国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学习周干峙院士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珍贵资料,有助于推动行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何华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华武院士指出,《周干峙文集》是一部凝练与促进中国城市规划精神的全面阐释之书,这九卷著作跨越半个多世纪,是周干峙院士对中国城市规划事业和学科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重要见证。

 

周干峙院士是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事业的重要先驱者和奠基者,他较早预见了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严重性,并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他主张城市发展必须与交通发展相结合、相同步、相协调,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周干峙院士逝世的十年来,我国轨道交通持续转型升级,取得了巨大技术进步。但随着我国在交通领域走到领跑阶段,如何高质量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是成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愷院士分享了几点感想:一是,周干峙院士在住建部工作期间,对建筑行业的基础建设、行业发展、学科建设及建筑文化发展等提出了很多具体且重要的指示,这些观点和价值观至今仍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周干峙院士作为国际建协理事,多次代表中国建筑界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并撰写详细报告,为中国建筑与世界交流打开重要窗口,贡献巨大。三是,治学真诚严谨,在工程项目中重视设计价值,强调设计对历史城市保护的重要意义。四是,提出建筑节能从节约做起,从使用做起,从规划做起,从设计做起等都是我们在绿色建筑发展中重要的基本原则。

 

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院士重点回顾了周干峙院士在深圳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贡献。当年,周干峙院士带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以高超的战略眼光,大胆提出罗湖、福田、蛇口等区域的发展模式和规划方向,明确了深圳特区总体规划首先从罗湖和蛇口东西两翼先后发展的策略。

 

深圳的成功证明了这一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如今,深圳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中规院团队对深圳城市发展速度和量级的预判和远见,成为中国城市规划历史上极其宝贵的科学创新实践。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院士指出,周干峙院士是中国城市科学界的奠基人,他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科学事业。在众多城市规划蓝图中,周干峙院士对西安、天津等重要规划以及唐山地震后的重建工作给予了详实指导,对年轻一代产生了重大的思想方法影响。

 

 

周干峙院士在中国城市规划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制定,这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历史性进步。

 

汪光焘

原建设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汪光焘部长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周干峙先生的生平和学术思想。一是,周干峙先生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城乡建设事业的杰出代表。周干峙先生一生从事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实践研究和管理工作,包括西安规划、深圳第一版规划、苏州规划、国家城镇体系规划以及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工作。二是,周干峙先生是人居环境学概念提出和推动完善的重要成员。1982年,他与吴良镛先生、林志群先生共同撰写了相关文章,1993年又合著提出了人居环境学的概念,思考探索人居环境学的发展问题。三是,周干峙先生是探索城市化道路、享有声誉的著名学者。他的著作《论城市化》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出了许多前瞻性、指导性的重要意见,将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他还对城市生态、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四是,周干峙先生是新中国城乡规划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是当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拓荒者,也是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建设的核心人物。五是,周干峙先生是敢于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的擘画者、呼吁者。

 

汪光焘部长强调,周干峙先生的一生伴随着中国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阶段。他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学术和事业、技术与行政多线交融互动,在他的身上既存在科学家精神,又兼具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精神。他的思想和贡献对当代城乡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持续学习和传承。

 

陈为帮

原建设部总规划师

 

陈为帮总规划师提到,《周干峙文集》为我们学习他的学术思想和工作经验,为有关领导认识和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为中国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献,具有珍贵的价值。文集的出版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件大事,应当铭记史册。

 

陈为帮指出,周部长的学术思想有三个特征。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学术思想既注重学科的综合性,也体现人文与艺术内涵。三是分析事物从不绝对化不固化,总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研究城市的战略性发展。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晓江院长回忆道,周干峙先生是他来到中规院参与中国规划事业的引路人。对周干峙先生最深刻的印象是先生的家国情怀和规划师的责任担当。退休多年后,仍一直关切国家建设,特别是重大灾害的灾后重建。周干峙先生非常重视技术发展、技术创新。在规划工作中,周干峙先生是一个非常坚持原则的人,对技术和细节极其关切。

 

李晓江院长提到了周干峙先生对中规院的关心和支持。周干峙先生是恢复建院的第一任院长,最早推动了中规院的国际合作和出国培训。退休后将所有的著作、图书、资料留给了中规院。李晓江院长号召中规院人,要铭记周干峙先生等前辈们创造的光荣,周干峙先生精神永存!

 

武廷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主任

 

武廷海教授以《探索前沿有新意 永在发展变化中》为题分享体会。周干峙先生与吴良镛、林志群等学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敏锐洞察国际“人居与环境”研究趋势,开创性地提出跨学科的“人居环境科学”框架。在探索科技前沿方面,周干峙先生有非常独到的发现,将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引入城市研究。周干峙先生60余年深耕学术与实践,既是学者型领导,又是行业领军人。周干峙先生的思想之所以永葆生命力,既源于对时代问题的深刻洞察,也得益于与钱学森、吴良镛等学者的思想碰撞。

 

武廷海教授呼吁,面对新时期挑战,学界应以周干峙先生“永在发展变化中”的精神为指引,在传承中创新,为人居科学与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施嘉泓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施嘉泓副市长提到,周干峙院士始终关心牵挂家乡发展,从1986年首版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理念,后来苏州市历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周干峙先生都是倾心指导。在他的倾心指导下,苏州成为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典范城市之一。

 

施嘉泓副市长表示,在文集的指引下,苏州将进一步坚持山水融城,让城市融入自然,让自然赋能城市,着力打造“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历史文脉成为现代生活的底色。坚持以人为中心,聚力建设为了所有人的城市,让每一位都能在城市中体会温暖。

 

汪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

 

作为周干峙先生曾经的秘书和学生,汪科副司长深情缅怀了周干峙先生。周干峙先生是城市规划领域在职工龄最长的理论家、实践者、实干家、行动派。周干峙先生一生跨专业、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成就卓越。

 

汪科副司长表示,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要学习老一代规划师的兢兢业业、努力奉献。面对城市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有责任感、使命感,需要敢于担当。

 

叶耀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荣誉顾问

 

叶耀先先生回顾了周干峙同志在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灾后重建当中选址的故事。纪念、怀念周干峙同志,不光要认真学习周干峙同志的文集,还要践行他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和学术思想。

 

周翌屹

家属代表

 

周翌屹对文集的发布和研讨会的举办表达了感谢。周翌屹提到,文集的发布和研讨会的举办,不仅能让爷爷的学术精神得到保留和传承,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思想,同时也让家人从亲人之外的视角,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亲切、严谨,同时又求真、求实的周干峙先生。

 

相关行业学会、协会领导,地方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规院的老领导和现任领导班子部分成员,还有周干峙院士原身边工作人员代表和学生代表,以及来自媒体的各位代表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友情链接